黃山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完成電子政務外網的等保測評和備案工作
2019年全市數據資源管理和政務服務管理工作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“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”的戰略部署,以及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關于深化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、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決策部署,組織實施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工程,持續深化“一網、一門、一次”改革,著力打造“慧辦事”“慧審批”“慧監管”智慧政務新模式,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。
1.優化服務功能,實現“慧辦事”。按標準開展政務服務知識庫建設,改造市級分廳事項分類維護和分類導航功能,接入智能搜索和智能服務助手。在各級政務服務場所或其它便民服務點設置綜合自助終端,提供身份核驗、輔助填表、自動收件等自助服務功能,實現一批高頻事項線下自助辦理。在政務服務門戶提供場景式引導服務,讓辦事人通過簡單選擇便可直接獲得所需服務。完善網上申報系統,實現群眾辦事“零填報、零上傳”。接入智能推薦系統,為辦事人提供主動服務。
2.改造系統流程,實現“慧審批”。改造政務服務運行管理系統,實現智能受理功能,采用問答方式進行綜合收件,根據辦事需求,自動引導出辦事材料,輔助工作人員完成收件和受理工作。改造相關業務審批系統,由系統自動研判,出具審批意見,實現 10 個以上政務服務事項“秒批秒辦”。以“辦好一件事”為標準,將工程建設項目的四個階段分別作為“一件事”,對階段內審批服務事項進行關聯集成,整合申報材料,優化業務流程,建設并聯審批系統,提供統一的辦事流程驅動,實現跨層級、跨部門業務協同聯辦。
3.加強數據分析利用,實現“慧監管”。確保不同渠道發布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同源一致,適應省事項清單智能檢測。完成全市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和檢查實施清單編制,實現與國家、省“互聯網+監管”系統聯通,并建立常態化監管數據歸集共享機制。接入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評價系統,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,由企業和群眾評判服務績效。
4.強化信息技術支撐,實現“全程網辦”。完成高頻證照的制證、治理,推進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應用。建設市級電子材料庫,開展電子材料、電子云簽應用。加強數據匯集共享,完善人口、法人庫,加強數據治理,提升數據質量。實現辦事人網上提交全部材料,由業務部門完成辦理,并通過物流遞送紙質結果或網絡送達辦理結果,做到“零原件、不見面”。年底前,個人事項80%以上實現“全程網辦”。
5.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“一網通辦”試點工作。在市級分廳新增“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‘一網通辦’”專欄,作為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統一主入口,配合相關業務部門做好事項對應關系、辦事指南梳理等,完成專欄模塊的事項加載、更新。開發面向流動人口的特色服務事項,提供皖事通無感“換乘”漫游服務。在市、縣(區)政務服務中心開設“一網通辦”線下專窗,提供異地辦事咨詢、異地收發件等服務。實現試點的30項企業事項和21 項個人事項在長三角地區“一網通辦”。
6.加強“皖事通”APP平臺推廣應用。按照開放平臺應用服務管理規范和技術規范要求,對接放寬“皖事通”市級分廳版面設置權限,謀劃、開發、審核和上線體現黃山特色的服務,打造一批普惠、高頻、剛需的便民服務事項。積極做好“皖事通”APP本地分站的建設和運營工作,加強日常巡檢和監控,確保服務能用、好用、易用,提升用戶體驗。明確專門人員,建立健全工作機制,充分依托各類渠道,宣傳推廣“皖事通”,不斷擴大皖事通的品牌效應。
7.實現市、縣(區)兩級政務服務事項“只進一扇門”。實施市政務服務中心擴容改造工程,按照“功能完善、流程順暢、辦事便利、管理提效”原則,加快建設新型現代化“政務超市”。加強對區縣政務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,貫徹落實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》(黃辦〔2018〕42號),結合機構改革,深化“兩集中、兩到位”,除對場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項外,各類政務服務事項(包括垂直管理部門事項)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。
8.優化“一窗”分類模式。在現有“一窗”分類受理窗口運行的基礎上,不斷優化調整窗口設置,完善辦事流程,進一步壓縮辦事時限。繼續完善交通、公安、公積金窗口內部辦事環節,優化辦事流程,逐步實現“一窗通辦”。設置企業注冊政府代辦窗口,不斷完善容缺受理、預約辦理、一鍵取號等便民措施,推行智能導辦、跨層聯辦等服務,實現服務評價、多種支付、自助辦理等功能。
9.推進全市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。制訂《黃山市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推進方案》,從設施設備、運行管理、服務指南、服務流程、網上服務、投訴處置、信息公開、監督評價等方面推行標準化,努力建成標準統一、運行高效、上下聯動、服務一體的市、縣(區)、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四級全覆蓋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,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,最大限度優化政務環境,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政務服務“黃山標準”。
10.全面推行審批服務“馬上辦、網上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”。優化審批流程,提高現場辦結率,減少企業和群眾現場辦理等候時間。符合法定受理條件、申報材料齊全的原則上一次辦結;需要現場踏勘、技術審查、聽證論證的,實行立即響應、聯合辦理和限時辦結。完善基層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功能,將審批服務延伸到鄉鎮(街道)、城鄉社區等,實現就近能辦、多點可辦、少跑快辦。
11.規范市級信息化建設項目審批管理。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以加強集約建設和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原則,堅持源頭把控、過程監督、驗收評審,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規范市級政府性投資信息化建設項目審批管理,打通“數據壁壘”,提升跨系統、跨部門、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能力,防止和克服多頭建設、重復建設、邊對接邊建設、邊整合共享邊新建“孤島”等現象。
12.實施“數字政府”建設推進工程和“智慧城市”建設。進一步提升城市數據中心服務能力、黃山市政府網站集約化,推動大數據移動應用平臺項目和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。會同華為公司完善黃山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,重點推進“城市大腦”和智慧旅游、智慧環保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園區建設。籌建數字經濟產業聯盟,搭建行業交流平臺,引導本地信息化相關企業參與黃山市“數字政府”和“智慧城市”建設。適時組建大數據運營公司,助力數字經濟發展。
13.抓好電子政務領域信息安全管理。按照等級保護的要求,完成本地電子政務外網的等保測評和備案。加強電子政務外網延伸區管理,確保學校、醫院、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平穩有序接入。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應用,啟動對區縣電子政務外網接入單位所有終端的IP地址改造,實現“安全管理到端”的目標。推廣國產密碼算法應用,按要求開展安全檢查和應急演練,確保安全穩定運行,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可靠支撐。
14.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。按照統一標準體系、統一技術平臺、統一安全防護、統一運維監管的要求,開展市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升級改造,實現省、市、縣(區)三級政府網站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、數據互認共享。優化完善政府網站相關功能設置,完成機構改革涉及部門網站的設立、遷移、撤銷工作,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網站的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,確保市政府網站建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。不斷完善“黃山發布”等政務微信微博平臺與政府網站的聯動響應,繼續辦好政府網站“在線訪談”,進一步加強政民在線互動交流。
15.強化政府網站日常監管和安全運行。嚴格落實全市政府網站月度專項檢查評測制度,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、評比活動,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,促進政府網站管理規范化。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,按照“誰發布、誰負責”的管理原則,做好信息公開前的內容審查工作,防止出現敏感信息泄密和嚴重錯別字等問題。強化網絡安全防護能力,組織開展政府網站攻防應急演練,積極排查解決網站運行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,確保高效安全穩定運行。